从狂卖200万份的《茶杯头》说起,橡皮管动画到底是什么?
本文为游戏MAN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硬核玩家就要MAN起来,这里是游戏MAN!
在正文之前,游戏MAN需要提及一部经典的国产动画电影,由万氏兄弟出品的《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剧照
这部动画诞生于1941年,是万氏兄弟继《大闹画室》之后的又一部经典之作,也是这部作品让他们名声大噪。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该动画的作画手法使用了当时留在全球流行的“橡皮管动画”。
作为万氏兄弟最伟大的一部作品,1941年出品的《铁扇公主》象征着中国动画与国际潮流的接触与相交。这不但佐证了中国动画的起步并不比欧美晚多少,而且还展示给了观众,当时的中国动画制作人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而这时的世界潮流就是“橡皮管动画”的兴起。
《茶杯头》引发的复古狂潮
说起“橡皮管动画”,就不得不提起今年引起复古狂潮的一款游戏作品。
今年的十月,备受期待的独立游戏《茶杯头大冒险》正式在各大平台发售,该作品也很快在网络上爆红,主播在游戏的高难度挑战下,往往可以制造出极强的节目效果,这也使得《茶杯头》迅速获得了广泛的观众,甚至被粉丝拿来同高难度游戏《黑暗之魂》作比较,戏称为《茶杯头之魂》。
《茶杯头》难度直逼黑魂
游戏不仅在玩家和媒体那里收获无数好评,斩获今年多个奖项,而且销量也是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就在昨天,《茶杯头》制作室Studio MDHR官方宣布,游戏全平台销量正式突破200万份。
200万份对于一个独立动作游戏来说实属不易
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游戏已经步入了双白金的殿堂,即全平台销量正式突破了200万份。官方称这个数字“让我们震惊和惊喜,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创造的角色会被世界上这么多的粉丝所喜爱。对所有玩家、同人周边创作者表示感谢”。
在玩家们被游戏的难度吸引的同时,《茶杯头》的画风也受到了关注。在制作者访谈中,《茶杯头》的制作人告诉媒体,游戏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纯手绘制作,人物动作的每一帧每一画都是作者一笔一笔手绘而成——四年的高强度工作终于交出了一份令所有人都惊讶的答卷。
在CG技术盛行的现在,使用手绘动画制作游戏真是一股清流
当然这些成绩并不是今天的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茶杯头》制作组们在手绘游戏建模的时候,所借鉴和吸取的风格,就来源于诞生于美国1930年代的“橡皮管动画”。
手绘动画超强的表现力
什么是橡皮管动画?
橡皮管动画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是作为一种作画所需的规则而出现。在早期的动画中,角色通常没有什么有效可行的动作,表演非常僵硬,基本上只是动起来的连环漫画而已,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作品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踪影。为了解决动画表演的问题,Bill Nolan 在动画《菲力猫》中引入了橡皮管动画,让动作更加流畅。这种风格让角色没有骨架、关节可言,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随意拉伸,这一特点在弗莱舍的动画《大力水手》中有多处体现。
《大力水手》剧照
一句话总结美国人的夸张演出,就是里面充斥着橡胶效果,动画里的角色四肢都像橡胶管,可以随意的卷缠绕,拧成麻花,然后像皮筋那样卯足劲飞起来。脑袋,脸上的眼睛,大肚腩,肥屁股都像一个个打足气的皮球,你不管怎么捏拧变形,都会噗的弹回原型 —— 这些夸张技巧,美国人给它起了个学名,叫做 “橡皮管动画”(Rubber-Hose-Animation)。
很有“弹性”的动画
事实上,橡皮管动画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当时画师们的作画难度,在摆脱了僵硬动作之后,使用多变、容错率高的圆形、弧形代替方形和直线来构建画面,这样大幅度缩短了动画制作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动画业在30年代的飞速发展。
一段典型的橡皮管动画
在30年代的美国,动画行业百花齐放的场面令人感到惊讶,除了弗莱舍一家,还有像迪士尼这样全球闻名的动画公司群雄逐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茶杯头》的主角形象借鉴了《米老鼠》的造型,但其实《米老鼠》并不能归类于橡皮管动画类型中,而是属于拉伸挤压动画之中,对此不再过多赘述。
米老鼠其实和橡皮管动画还是有些差别的
橡皮管动画的制作初衷是为了让角色能够更加自由顺畅的进行动作表演,以此来体验出笑料和滑稽。二战时期美国华纳曾经针对日本的《东京玫瑰》广播(日本政府通过广播在美军部队中散播谣言称士兵们的家眷在国内红杏出墙,以此来动摇美军的士气)进行反击,制作了动画短片《Tokyo Woes》,虽然这部作品并不能算上严格意义上的橡皮管动画,但是夸张、扭曲的人物建模以及滑稽、流畅的动作,很容易让人们和橡皮管动画联系起来。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实在是不好找
弗莱舍和特里通(Terrytoons)是橡皮管动画制作的翘楚,同时由于他们都位于纽约,而20年代到30年代早期动画业界的大本营处于纽约及其周边,所以他们也被称为纽约派——你会经常看到早年的动画师采访里大量用纽约/东海岸来代表这一风格。他们在30年代中后期逐渐没落,到了 40 年代时虽然几家公司仍有少数人在画橡皮管动画,但也逐渐吸收了迪斯尼、华纳的风格。这一时期动画的大本营也转移到洛杉矶的好莱坞——也就是西海岸。
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动画作品往往兼具多钟作画风格,比如人们熟知的《猫和老鼠》。
经典动画《猫和老鼠》
而《茶杯头》中也有借鉴了这一版汤姆的BOSS。
是不是和汤姆很像呢?
美国的40-50年代是其崛起的重要时期,同时崛起的还有美国的电影工业,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二战时期美国远离战场、狂发战争财的政策。
而这一时期的橡皮管动画则逐渐走向了衰落。随着日本动画的崛起,橡皮管动画所宣扬的活泼、夸张渐渐被稳定与规矩的风格所取代,而这种规规矩矩的作画风格不但使得日本动画赶超美国动画工艺,也为其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如今我们很难再看到嘴巴咧到耳根的人物角色了。
最后说两句
橡皮管动画在美国兴起之后,很快被中国的动画制作人接触,万氏兄弟在动画《大闹画室》之后,迎来了名利双收的作品《铁扇公主》。
在《铁扇公主》中,孙悟空的形象其实就是典型的橡皮管人物,我们甚至很容易就可以在他身上捕捉到“菲力猫”、“大力水手”之类角色的影子,也许无拘无束、作画自由的橡皮管动画更适合无忧无虑、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呢。
不过话说回来,1941年诞生的《铁扇公主》赶上了橡皮管动画的潮流,所以中国动画起步并不晚,但是抛开这一切,联系起那个时期作画特征,难道真的是战乱和经济阻碍了中国的动画产业么?